学院动态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时指出,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此背景下,在2024年7月举办的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上,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门洪华院长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负责人共同签署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将秉承“校地合作、相互促进、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和青海省发展大局,达成了符合双方发展战略、调动和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实现共赢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围绕党建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
“时代造就青年,青年不负时代”,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本科生遵循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培养诉求和学院合作要求,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门洪华院长直接指导下,成立了“同声青为韵·济世海有情”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作为核心实践基地,调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对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给予有规划、讲规矩、踏实地、重实效的支教帮扶,从而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贡献属于同济大学的青春力量。以此为指引,实践团队在2024年7-8月间多次赴青海省黄南州进行田野调查、实地访谈和现场学习,从而在客观把握当地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学生支教与教研的具体规划。
基于前述背景和整体谋划,2024年9月24-28日,“同声青为韵·济世海有情”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前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展首期支教帮扶,参与学生包括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本科生胡夫禹、胡辰宇、杨灏以及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雷万琪。此次支教活动得到门洪华院长、刘笑阳预聘副教授和郭禹辰预聘副教授的全程指导。
9月25日上午,“同声青为韵·济世海有情”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首先应约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进行访问座谈,并同教育局相关领导交流对接支教活动安排和社会调研进展。在座谈过程中,黄南州教育局对同济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可以通过学生们的实践参与,探索形成长期、可行、双向的基础教育合作模式。与此同时,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也对黄南州委州政府(特别是黄南州教育局)的细致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全面对接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需求和州教育局的具体建议,以期通过实践探索和效果反馈形成常态化、长效性的基础教育帮扶路径,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同济智慧”。
同日上午,同济大学支教实践团队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第三幼儿园,由学生讲师杨灏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做题为《音标讲解和拼音入门》的语文课程讲授。在课堂上,学生讲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生活案例让韵母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特别是在拼音书写环节中,团队成员们通过手把手教学、小组式活动等方法,帮助孩子们正确掌握拼音书写。其间,黄南州的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在纸上练习拼音字母并反复齐诵拼音,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幼儿园领导和教师也在课后交流表示:在学前阶段系统学习拼音是民族地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第一颗扣子”。同济大学实践团队走进学前教育课堂,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拼音基础教学,无疑会对孩子们理解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起到积极作用。
9月25日下午,同济大学团队来到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进行支教实践,并首先由学生讲师雷万琪为高二年级同学带来题为《解密小羊多莉——克隆中的那些事》的生物课程讲授。其间,团队学生以多莉羊的创造过程为重点,尝试贯穿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的复习,并对“遗传”等领域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拓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黄南州的孩子们在学生讲师的引领下,讨论了与克隆相关的科学热点事件,并就此阐释个人观点、提出新的话题,展现了青海学生踏实好学的认真态度。与此同时,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的校领导和任课教师也全程旁听了此次授课,并就课程内容认真记录、给予肯定。他们表示,同济大学实践团队为学生带来的课程讲授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深入、更生动、更全面地理解理科的基础概念,并且也能够让学校教师感受到具有启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随后,学生讲师胡辰宇围绕《过秦论》为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进行拓展性的语文课程讲授。在支教课堂上,团队成员尝试将文言文的学习同中华文化的认知相结合,通过对秦代的历史事件、文化思潮、社会特征等予以介绍,促动黄南州高中生更好地把握文言作品的文化内涵。此间,青海学生们对讲师的讲授积极相应、热情参与,并在问答环节中就《过秦论》的历史背景展开讨论。同样的,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的校领导和任课教师也对此次授课进行全程旁听,认为同济大学的优秀学子可以将自身专业与高中教学相结合,进而拓展了青海学生们学习古代文学的视野与知识。相应的,黄南州师生的积极反馈也激发了团队成员进一步打磨教学内容、结合专业本领、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热情。
9月26日上午,“同声青为韵·济世海有情”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应邀赴同仁市隆务寄宿制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并首先由学生讲师胡夫禹为小学四年级学生讲解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团队成员为青海学生介绍了绝句的诗歌体裁知识以及作者杜甫的基本生平,借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内在逻辑。随后,学生讲师以古诗之中的新字词读音为切入,逐字逐句地介绍其思想内涵和写作手法,并带领同学们大声朗读。最后,团队成员还引导孩子们模仿《绝句》的写作手法,尝试描绘心中的春日图景,从而形成了热烈而有序的讨论氛围。课程结束后,淳朴善良的青海孩子们纷纷主动与同济大学的学生与老师们握手告别,而隆务寄宿制小学的教师也在交流中表示,同济大学团队的支教课程以学生为主角,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古诗知识的主动性,对学生们体悟中华诗歌文化、理解古代诗歌含义和锻炼写作能力具有帮助。
随后,学生讲师雷万琪以《关爱口腔健康:如何正确刷牙》为题,为同仁市隆务寄宿制小学的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科普讲授。在课堂中,团队成员围绕认识牙齿、了解龋病、学习巴式刷牙法等内容,致力于鼓励黄南州的小学生们着重保护新生恒牙,帮助大家纠正横向刷前牙、忽略后牙咬合面清洁等常见错误,从而在课外知识层面丰富孩子们的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讲师不仅就相关知识与孩子们积极互动,还邀请学生代表站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们保持口腔健康的正面认知。学校领导和教师在科普讲座之后也对此表达了肯定,同济大学实践团队的授课内容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每一次健康就餐、每一次刷牙漱口,并促动孩子们将其传播给家人和朋友,从而对学校关于口腔卫生健康的教育形成良性补充。
9月26日下午,同济大学实践团队前往黄南州民族中学,并由学生讲师胡辰宇为高二学生讲授《走街串“沪”---探索上海人文地理风貌》的地理课程。在课堂上,实践团队成员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的复习,尝试通过介绍上海城市的区位、地形、气候、人口、文化等内容,提升青海学生对于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拓展性了解。特别是,学生讲师不断鼓励当地学生分享对于地理文化的个人理解,并在课程最后专门设置了生动活泼的问答环节,而大家也展现出了对上海和东部地区的兴趣和热情。此间,黄南州的学生们踊跃提问、积极表达,并纷纷表示希望同济大学团队可以保持长期交流,为大家分享知识、答疑解惑。相应的,同济大学的团队成员们也认真细致地收集好当地学生们亲手撰写的问题,并由衷地期望可以在未来帮助大家学到更多、见识更多、进步更多。
同日下午,同济大学实践团队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同仁市隆务寄宿制中学,并由学生讲师胡夫禹为初二年级同学讲解《世说新语·咏雪》。在支教课堂上,团队成员首先介绍了《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创作背景,并着重为学生们讲授《咏雪》一文中的新字词和生僻字的读音与写法,同时还带领同学们逐句疏通文义、诵读全文,强调让孩子们对照原文而流畅地讲出文章意涵。其间,同学们齐心协力,大声朗读课文,朗朗读书声回绕学校。此外,团队成员还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同学们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进行深入思考,并鼓励和指引学生们主动分享以比喻来描绘的雪景。课程结束后,同仁市隆务寄宿制中学的学生们在窗台上挥手告别、久久不去,而学校教师也表示:同济大学团队的讲解有利于强化青海学生对文言文生词文义的理解,并能促动他们掌握通用语言中的常用修辞手法,对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都有积极锻炼。
9月27日上午,“同声青为韵·济世海有情”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应邀前往同仁市第二民族中学讲授地理课程,并由学生讲师杨灏为初二学生分享《地形与地势》的相关内容。学生讲师作为同济大学青海籍学生,尝试立足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自然风貌,围绕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具体案例,对中国地形与地势的相关知识予以细致入微和图文并茂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团队成员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获得了青海学生的积极反馈,大家踊跃参与课程问答、一同看遍祖国河山,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与此同时,全程旁听和录制此次课程的同仁市第二民族中学教师也表示,同济大学团队的支教课程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青海的认知与了解,也促进了当地学生拓宽学习思维、提升学习效率,相信可以为实践团队与当地学生之间架起心连心的桥梁。
总体而言,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委组织部和州教育局的悉心安排下,在黄南州当地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同声青为韵·济世海有情”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开展了范围覆盖幼儿园至高中等诸多年龄段的支教实践,围绕《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合作框架协议》的根本要求,基于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前期调研访谈的主要成果,结合支教团队学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自身体验,专门性和针对性地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予以支教帮扶,对于当地学生拓展课程学习认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州教育局、当地学校普遍表示,同济大学团队的实践活动为当地学生带来了榜样效应,可以更好地激励黄南州的学生们树立目标、努力拼搏,从而敦促其用知识改变命运、以青春回报祖国。他们认为,相关活动不仅具有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的开展,从而形成双一流大学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风景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所言:“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以青春护航青春、用成长陪伴成长,“同声青为韵·济世海有情”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成长。此间,学生讲师们恪守“同舟共济”的校训精神、“同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和“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为支持当地基础教育发展、补充当地教学资源配置贡献了“星星之火”。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对高校学生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时代责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对赓续中华文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面向未来,“同声青为韵·济世海有情”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实践团队还将继续推动支教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和系列化,特别是要致力于前往地理位置更加偏远、教育资源更加匮乏的边疆民族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并通过图书捐赠、课程建设、问答平台等方式,长久支持、接续奉献,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奏响属于同济人的青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