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历史沿革

 

       社会学专业开设于2003年4月。为加快学校文科发展,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现代大学,文法学院组建了哲学与社会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系。 2006年7月,随着同济大学文科的发展壮大,学校重新组建人文学院和法政学院。法政学院专门成立了社会学系进行社会学专业建设。2009年5月,社会学系、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一起组建成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经过十年的发展,社会学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配备、课程体系建设、学位点建设、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


       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城市、环境等学科群,社会学在进行常规的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建设的同时,将专业侧重点定位在城市和环境,既面向中国当下快速复杂的城市和社会变迁所提出来的挑战,也面向全球化进程中个体所需要的国际视野。虽然作为同济大学文科中的新兴专业,但是专业培养的成效已经初步显露。到目前为止,社会学专业已向大型金融机构、政府机构、新闻传媒等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并向国内外学校的社会学、社会工作和其他专业推荐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并有学生进入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法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学分

比例

公共基础课

44

26%

专业基础课

36

21%

专业课

必修课

28

17%

选修课

14

8%

公共选修课

8

5%

实践环节

38

23%

合计毕业学分

168

100%

 

四、专业培养目标

       在同济大学提出的“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总体人才目标的引领下,以及学院提出的培养本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目标指导下,社会学专业提出了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人文精神、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为践行这样的培养目标,社会学专业在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本科生教学改革、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培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逐渐探索出一条有同济特色以及使学生具备职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办学道路。

       在与学生职业路径的对接上,社会学专业培养掌握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学和媒体传播等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有能力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机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各类社会团体从事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规划与管理、现代城市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在教育、研究机构从事社会学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表1  专业标准

方面

内容

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

1、数学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专业知识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采取宽口径教学,立足通识教育,以学院平台授课,形成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环境、生命科学等其它学科的交叉。同时引入理科教学(主要是高等数学),既为学习和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补充所需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利用同济的城市规划等优势学科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程度地突出与城市和环境有关的科目,办出“同济”特色,同时兼顾社会学的各分支学科课程。课程设置具体由五大模块所构成,即,基础课、方法课、专业课、特色课和前沿课。在专业知识传授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基础理论与实证分析、课本知识与社会问题的结合。开设外语、计算机运用、统计学、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给专业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学方针,保持与欧美、日本等国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鼓励教师吸收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保证学科的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

6、表达、交流能力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国内外经典论著的解读中锻炼理论认知和思辨能力,并且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结合现实思考和案例实证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寻求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向社会,提高表达、社会交往以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实践的平台包括“同济大学社工服务队”等社团活动、城乡政务实习基地、社会工作基地、社会调查中心、四平路街道等等。吸收学生参与学院、系、导师的课题项目,逐步培养科研能力;在国内外会议、学术机构和社区等现场,通过协助问题的处理,进而能独立承担策划、运作、结项等工作。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以文理兼容、中西汇通的专业培养健全学生人格,提升人文精神。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知识把握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结构特征,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中认识“中国模式”的内涵和优势。借鉴社会学所强调的思考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并且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当代大学生的职责,牢固树立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跨国交流以及专业学习中的中外比较视角,吸收人类文化的长处,学会以国际视野看待对方,省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进与社会的联系,并通过学生小组项目等方式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表2  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

方面

内容

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1、数学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

3、人文科学知识

4、专业知识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数学知识采取课程讲授、习题课、作业等方式。专业知识除课堂讲授外,注重课后经典论著的阅读,以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进行研讨。通过与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并辅以新媒体,使学生能够及时把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国内外发展动态。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

6、表达、交流能力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撰写研究报告、课程论文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现场工作能力通过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街道社区实习,参与现场办公、行政事务处理、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来实现;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除了开设社会工作相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演讲、辩论、小组合作调研等多种灵活的形式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教学方式和途径除体育课、思政课、军事知识课等一般的通识课程外,发挥社会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提问、质疑、启发,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社会问题,培养有责任感、兼具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在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中,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学会宽容与合作。

 

 

表3  成绩评价方法

方面

内容

评价方法

 

 

 

1、数学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

3、人文科学知识

4、专业知识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数学知识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专业知识则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读书报告、学术小论文实行综合评价,着重检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其它相关知识除要求达到各自所规定的标准外,更加注重对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

6、表达、交流能力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从对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学术前沿的把握、学术论文的选题和行文中,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班化、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中,通过学术发言、面试来评价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而现场工作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考察则主要依据实习现场的表现。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通过课堂研讨所表达出的观点、意识、倾向等来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引导;此外,日常的行为方式、学生组织的参与、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等,也是进行评价的重要维度。

 

六、主干学科

社会学、政治学。

  

七、核心课程

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说、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社会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性别社会学、文化与大众传媒、政治学原理、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宪法学、行政法学等。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1.各类课程学分结构调整前后的对比

  1. 原有学分结构(总学分180学分):

专业基础课(27学分)

专业必修课(26学分)

专业选修课(28学分)

公共基础课(53学分)

公共选修课(8学分)

实践环节(38学分)

  1. 调整后学分结构(总学分168学分):

专业基础课(36学分)

专业必修课(28学分)

专业选修课(14学分)

公共基础课(44学分)

公共选修课(8学分)

实践环节(38学分)

 


附表一

社会学专业四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一、公共基础课(必修44学分)

002016-9

形势与政策

2.0

68

 

 

1

1

1

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4

 

 

2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0

34

 

 

 

2

 

 

 

 

 

 

 

 

07805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

51

 

 

 

 

 

3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34

 

 

 

 

 

 

2

 

 

 

 

 

360011

军事理论

1.0

17

 

 

1

 

 

 

 

 

 

 

 

 

320001-4

体育

4.0

136

 

 

2

2

2

2

 

 

 

 

 

 

 

大学英语

8.0

204

 

 

2

2

2

2

 

 

 

 

 

 

100372

大学计算机基础B

2.5

34

 

 

2

 

 

 

 

 

 

 

 

 

100375

VB.NET程序设计B

2.5

34

 

 

 

2

 

 

 

 

 

 

 

 

071248

大学语文

2.0

34

 

 

 

2

 

 

 

 

 

 

 

 

122178

高等数学E

4.0

68

 

 

4

 

 

 

 

 

 

 

 

 

124005

普通物理C

4.0

68

 

 

 

4

 

 

 

 

 

 

 

 

 

 

 

 

 

 

 

 

 

 

 

 

 

 

 

 

 

 

 

 

 

 

 

 

 

 

 

 

 

 

 

 

 

 

 

 

 

 

 

 

 

 

 

 

 

 

 

 

 

 

 

 

 

 

 

 

 

 

 

 

 

 

 

 

 

 

 

 

 

 

 

 

 

 

 

 

 

 

 

 

 

 

 

 

 

 

 

 

 

 

 

 

 

 

 

 

 

 

 

 

 

 


续前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二、专业基础课(必修36学分)

530058

社会学概论

2.0

34

 

 

2

 

 

 

 

 

 

 

 

 

520007

法学导论

2.0

34

 

 

2

 

 

 

 

 

 

 

 

 

075013

宪法

2.0

34

 

 

2

 

 

 

 

 

 

 

 

 

070230

政治学原理

2.0

34

 

 

2

 

 

 

 

 

 

 

 

 

071160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2.0

34

 

 

 

2

 

 

 

 

 

 

 

 

071137

社会调查方法

2.0

34

 

 

 

2

 

 

 

 

 

 

 

 

075101

民法总论

2.0

34

 

 

 

 

 

2

 

 

 

 

 

 

520044

行政法

2.0

34

 

 

 

 

 

2

 

 

 

 

 

 

530000

国外社会学说(1)

2.0

34

 

 

 

 

2

 

 

 

 

 

 

 

530001

国外社会学说(2)

2.0

34

 

 

 

 

 

2

 

 

 

 

 

 

530003

社会统计学

3.0

51

 

 

 

 

3

 

 

 

 

 

 

 

530067

人类学方法

2.0

34

 

 

 

 

 

2

 

 

 

 

 

 

530041

西方社会学史

2.0

34

 

 

 

 

 

 

2

 

 

 

 

 

530068

社会人类学

2.0

34

 

 

 

2

 

 

 

 

 

 

 

 

530005

中国社会思想史

3.0

51

 

 

 

 

3

 

 

 

 

 

 

 

070205

世界城市发展史

2.0

34

 

 

 

 

2

 

 

 

 

 

 

 

078006

社会心理学

2.0

34

 

 

 

2

 

 

 

 

 

 

 

 

 

 

 

 

 

 

 

 

 

 

 

 

 

 

 

 

 

 

 

 

 

 

 

 

 

 

 

 

 

 

 

 

 

 

 

 

 

 

 

 

 

 

 

 

 

 

 

 

 

 

 

 

 

 

 

 

 

 

 

 

 

 

 

 

 

 

 

 

 

 

 

 

 

 

 

 

 

 

 

 

 

 

 

 

 

 

 

 

 

 

 

 

 

 

 

 

 

 

 

 

 

 


续前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三、专业课

必修课(必修28学分)

071155

经济社会学

2.0

34

 

 

 

 

 

2

 

 

 

 

 

 

071129

城市社会学

2.0

34

 

 

 

 

 

 

2

 

 

 

 

 

530076

社会工作概论

2.0

34

 

 

 

 

 

2

 

 

 

 

 

 

071154

政治社会学

2.0

34

 

 

 

 

 

 

2

 

 

 

 

 

071227

宗教社会学

2.0

34

 

 

 

 

 

 

2

 

 

 

 

 

071357

西方社会学原著选读

2.0

34

 

 

 

 

 

 

2

 

 

 

 

 

071307

医学社会学

2.0

34

 

 

 

 

 

 

 

2

 

 

 

 

071360

性别社会学

2.0

34

 

 

 

 

 

 

 

2

 

 

 

 

071229

环境社会学

2.0

34

 

 

 

 

2

 

 

 

 

 

 

 

530007

专业外语

2.0

34

 

 

 

 

 

 

2

 

 

 

 

 

071223

组织社会学

2.0

34

 

 

 

 

 

 

2

 

 

 

 

 

530059

       社会文化研究

2.0

34

 

 

 

 

 

 

 

2

 

 

 

 

530011

发展与环境

2.0

34

 

 

 

 

 

 

 

2

 

 

 

 

530015

社会学专题讲座

2.0

34

 

 

 

 

 

 

 

 

2

 

 

 

选修课(选修14学分)

071157

社区工作

2.0

34

 

 

 

 

 

 

 

 

2

 

 

 

5300013

社会分层与流动

2.0

34

 

 

 

 

 

 

 

 

2

 

 

 

530009

社会保障学

2.0

34

 

 

 

 

 

 

 

 

2

 

 

 

071354

上海城市研究

2.0

34

 

 

 

 

 

 

 

 

2

 

 

 

071355

城市与城市化社会研究

2.0

34

 

 

 

 

 

 

 

 

2

 

 

 

071230

青少年问题研究

2.0

34

 

 

 

 

 

 

 

2

 

 

 

 

071231

家庭社会学

2.0

34

 

 

 

 

 

 

 

2

 

 

 

 

530014

社会统计软件

2.0

34

 

 

 

 

 

2

 

 

 

 

 

 

 

教育社会学

2.0

34

 

 

 

 

 

 

 

2

 

 

 

 

四、公共选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


附表二

实践环节安排表

课程编号

名     称

学分

学期

周 数

上机时数

备  注

360002

军训

2

2

2

 

暑假

076201

社会调查(社会学)

2

2

2

 

暑假

530016

专业实习(社会学)

4

4

4

 

暑假

530017

教学实习(社会学)

4

6

4

 

暑假

530018

毕业实习(社会学)

8

8

8

 

 

530019

毕业论文(社会学)

16

8

16

 

 

002085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

2

 

 

 

 

必修38学分

 

附表三

课外安排一览表

序 号

课程名称或内容

周学时

学  期

要  求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

3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4

 

3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

2

 

4

军事理论

1

1

 

5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

1

1

 

6

计算机程序设计上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