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社会科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1945年就正式设立法学院。1949年9月,上海市军管会决定将同济文法学院各系并入复旦大学文、法两院各同系。20世纪70年代末,同济大学实施恢复对德交往和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战略,曾考虑重建哲学、医学系,因当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而未果,但重建同济文科和医科一直是海内外同济人的一个夙愿。1986年,学校成立社会科学系。1993年1月,正式恢复文法学院建制,下辖社会科学、法律、文化艺术、外语、德语等系以及德国问题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998年夏天,文法学院正式以院为实体办学。

       2003年4月起,为加快学校文科发展,贯彻落实学校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理念,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现代大学的办学目标,文法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施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研究型学院的转变,对学院结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撤消了曾经为重建同济大学文科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社会科学系,组建了哲学与社会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系,加上原有的法律学和中国语言文学(文化艺术)2个系,形成了以5个系为基础的学院框架。

       哲学与社会学系也从2003年起开始招收社会学本科生。2006年7月,随着同济大学文科发展的壮大,学校决定正式结束文法学院的建制,按不同的学科领域,重新组建人文学院和法政学院。之后随着学科群的不断发展,同济大学的文科建设不断提升。2009年5月,社会学系与政治系正式组建成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一、师资结构

       经过10年多的发展,社会学系拥有全职教师12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助理教授1人、讲师5人,其中11位教师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海外留学经历或国内著名高校博士学位。

二、科研项目

       2014年以来,社会学系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展“上海城市社区”研究系列课题,在上海市开展大规模社区调研,建立上海城市研究数据库,为研究上海城市变迁提供基础。

       2016年,为迎接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社会学系与同济大学校友会合作开展“同济大学杰出校友调研”,预期开展10000位校友的问卷调研和400份杰出校友的访谈。

       另外,我系教师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课题等。 

三、科研成果

       自2014年期,我系陆续出版《同济社会学评论·理论研究卷》、《同济社会学评论·实证研究卷》、《同济社会学评论·分支研究卷》、《同济大学社区研究系列·上海社区研究与规划》,记载了我系教师在社会理论、城市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人类学、文化消费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系教师连续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口科学》《中国软科学》《城市规划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四、国际与学术交流

       我系积极推进与海外著名高校的合作建设,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访和学术交流活动。依托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平台,我系自2014年起,每年召开“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城市对话系列讲座,邀请国外著名高校城市社会学研究专家开设工作坊。

       社会学系与韩国庆熙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向对方推荐研究生1-2名。

       社会学系每年承办中国社会学年会城市研究论坛。团聚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力量。 

五、教学科研基地

       社会学系为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实践技能,积极拓展学生实习基地,目前已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同里古镇保护委员会、震泽古镇保护委员会、贵州省黎平县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暑期由社会学系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实习基地开展社会调研。

       社会学系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城市学科群,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不仅培养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实现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着力培养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以及各类社会团体从事教育研究、现代城市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