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教育部名师项目访问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沃特•安德森(Walter Andersen)教授来到同济大学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为学院部分本科生做题为“二战后国际格局、全球化与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Structure,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fter World War II)的讲座交流。

安德森教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内所带来的影响出发,向同学们讲述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总体变化,并重点介绍在欧洲和亚洲两大区域的形势和战后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发展。接着他向同学们阐述了冷战格局的形成的原因。其中着重介绍了著名的乔治•凯南电报并强调了它对美国遏制政策的重大影响。对于冷战的过程,安德森教授强调了Trip Wire,即“警戒线”的概念。他认为美苏双方其实都在这一警戒线的附近徘徊,而一旦跨越了这种警戒线,其后果将会是难以预估的。

与此同时,如果将视线转向亚洲,在冷战氛围的笼罩下,东亚局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矛盾的焦点是在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和日本。安德森教授详细地讲述了关于朝鲜战争的过程以及战争前后美国、苏联和中国的大国博弈。在亚洲国际关系问题上,他认为相比于世界其他区域,亚洲是最无组织的。他对法德和解与欧盟的建立过程进行了回顾,并与同学们探讨了中日两国共同协作发展属于亚洲的区域性一体化的可能性。

谈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安德森教授形象地用“四肢强大,躯干孱弱”来形容当时的苏联,他指出苏联上层的腐败和国内经济疲软会使其丧失政治的合法性,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从这一角度来看,安德森教授认为邓小平能够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这是难得可贵的。

 

 

 

 

 

 

 

 

 

 

 

安德森教授对冷战中后期美、苏、中三国之间的关系变化进行了讲述,其中着重强调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打开中美关系大门时所展现的远见卓识以及周恩来、基辛格等精心谋划的外交策略。安德森教授认为,当时两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历史性的握手,向世界尤其是苏联发出“模糊的”、“难以猜透”的信号,一方面传达中美之间的友好、另一方面又让其他国家难以揣测两国关系的发展程度,实则是十分高明的做法。此后,中美之间在社会层面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如学生交流访学。当时,中国的南京大学率先开展了这一活动,而安德森教授所在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正是南京大学的美方合作伙伴。安德森教授认为,在社会层面开展的经济交往和教育文化交流,更符合当时两国想要联合对外营造的氛围与外交目的。

 

在课程的最后,安德森教授鼓励在座的本科生们能够参与到学术交流中。通过此次生动而丰富的讲座交流,同学们不仅汲取了国际关系理论和专业知识,还与安德森教授结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缘分。

 

(丁玮玲、范金瑞供稿)